-
鹤拳内劲·弹抖撞颤四绝劲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33 点击次数:133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南派拳 硬桥硬马勇·贴身短打脆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鹤拳以其质朴的风格闻名,不追求繁杂花哨的套路,而是将重点置于内功修炼之上。相传,鹤拳由方七娘始创,历经历代拳师的不断传承、丰富与完善,逐步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备、技法独特的知名拳种。鹤拳最具辨识度的特色,当属独有的“鹤劲”。这一独特劲法涵盖“弹、抖、撞、颤”四种发力方式。当习练者将“鹤劲”修炼至精熟境界,与人交手时,既能凭借强劲的穿透力击伤对手,使其倒地,也可运用发放力,将敌手抛出一丈开外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“鹤劲”的系统练习方法。
一、浑元桩功
鹤拳的劲法根基在于气,因此第一步功法着重追求气足且气实。若无法达成这一要求,练习鹤劲便如同无源之水,徒具形式。具体修炼方式如下:
采用站立姿态,双脚平行开立,间距与肩同宽,两膝微微弯曲至150°。上身保持正直,做到含胸拔背,腰部放松,臀部自然下垂,提肛,头顶向上顶起,颈项竖直,全身肌肉与关节均处于放松状态,将意念集中于丹田之处,十个脚趾抓地,稳固下盘。接着,两臂缓缓抬起,抬至与胸部平齐的高度,屈肘环抱,恰似在胸前环抱一个圆球,掌心朝内,两手相距约20厘米,手指相对。保持此姿势稍作停顿,随即两小臂向内旋转,掌心翻转朝外,虎口尽力撑开呈圆形,手臂高度与肩膀平齐,眼睛看向斜上方。在此过程中,要注意目光内敛,不受外界事物干扰。初练站桩时,练习者可能站5分钟便会感到疲惫,此时可适当休息后再继续练习,理想状态是能够持续站立40分钟而不觉得劳累。经过20天至一个月的练习,练习者会感觉腹部有一个温热的气团。此时,可用意念引导这个气团,使其从丹田下行至脚心,再沿腿部上行,经过背部、颈部,抵达头顶的百会穴,然后下行至面部,最后回归丹田。如此周而复始,循环不止。达到这一阶段后,即可进入第二步功的练习。完成第一步功后,练习者能够使气息贯通全身,同时去除先天的滞劲,获得浑元一体的劲力。
二、马步桩功
练习者需摆出标准的马步桩站稳,大腿尽量保持水平,膝盖切不可超过脚尖,两臂在身前呈环抱状。其他要点与运气方法,与第一步的浑元功一致。经过一个月的马步桩功练习,练习者会明显感觉到腹部充实有力,步伐稳健扎实,全身充满舒适感与力量感。完成第二步功后,练习者的腹部和背部能够承受一般拳脚的随意踢打。到了这个阶段,便可开展第三步功的马步摔手训练。
三、马步摔手功
练习者下蹲成标准的马步姿势,两手置于两腿之间。先全身放松,缓缓吸气,将气引入丹田,随后呼气,呼气的同时发出声音,借助声音的力量助力发力,同时蹬脚、头顶向上顶起,两手迅速向前上方摔出,紧接着身体直立起来,与此同时,身体瞬间产生一股紧绷感。需注意,这里的紧绷并非僵硬,而是要做到紧而不僵,松紧恰到好处。
第三步功是掌握鹤劲的关键环节,也是鹤劲功训练的精髓所在。练习者务必每日坚持练习,不可间断。每天配合呼吸进行摔手练习,次数为400次。坚持半年之后,练习者便能逐渐体会到鹤劲的奇妙之处。进而深入体会劲力从脚部起始,经由膝盖、背部、手臂,最终传递至手部的全过程。再进一步感受全身的弹性,学会准确分辨刚劲与柔劲的运用时机,真正做到让全身各处都如同具备强大杀伤力的武器,拥有全身无处不似弹簧般的“弹、抖、撞、颤”劲。
完成第三步功后,练习者不仅能够让全身各处皆成为有效的攻击武器,自身还将具备强大的抗击打能力。除面部和裆部较为脆弱的部位外,身体其他部位均能承受强大的外部击打力量。其训练效果绝非单纯打沙袋或练习排打所能企及。至此,鹤劲功的练习便圆满完成。
【深度解析】
浑元桩功是筑基阶段,重在培养丹田内气。练习时双脚平行与肩同宽站立,膝盖弯曲约150度,保持脊柱正直、含胸拔背的体态。双臂如抱球状抬至胸前,掌心先向内后外翻,目视前上方同时意守丹田。初学者从每次5分钟开始,逐渐延长到40分钟无疲劳感为合格。持续20至30天可感知腹内热流,此时用意念引导热流从丹田下至足心,沿背部上行至头顶再回归丹田,形成气劲循环。此阶段能消除身体僵劲,建立整体协调的浑元劲。
第二阶段马步桩功在稳固下盘基础上强化抗击打能力。大腿需保持水平,膝盖不超过脚尖,上半身维持浑元桩要领。每日练习使腹部逐渐坚实,一个月后可抵御普通拳脚攻击。当步法稳如磐石时,便可转入第三阶段马步摔手功训练。
马步摔手功是鹤劲生成的关键。下蹲成马步,双手置于腿间,吸气蓄力后伴随吐气发声,突然蹬地顶头,双手向前上方迅猛摔出,身体直立瞬间保持松紧平衡。每日需配合呼吸摔手400次,半年后可体会劲力从脚底经膝、背、臂传导至手的完整路径。随着功力加深,全身会形成弹性反应,辨别刚柔劲的运用时机,最终达到“触身即发、处处皆攻”的境界,身体除面部与裆部外均具备抗击重击的能力。这种通过内劲训练获得的防护效果,远胜于常规打沙袋或排打训练。
整套功法完整修炼后,不仅能发出穿透性与抛掷性双重劲力,更使修习者周身如同装配弹簧,在接触瞬间可自动触发弹、抖、撞、颤四种劲法。其中弹劲似拉满的弓弦骤然释放,抖劲如高频振动穿透防御,撞劲蕴含整体冲撞动能,颤劲则产生持续震荡效果。这种将生物力学与能量传导相结合的修炼体系,印证了传统武学“外练筋骨皮,内练一口气”的核心要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